彩妆品牌跨界做护肤,真实力还是大冒险?

如今,头部彩妆们的护肤布局正从“战略试探”走向“体系化攻坚”。

4月,花西子备案“气色双生莲萃”系列,从面霜到次抛精华,从面膜到水乳,全品类矩阵以“东方植提×科技护肤”为核心,将「以花养妆」理念延伸至护肤线;6月,毛戈平备案“养肤焕颜修护精华”,这款宣称“滋养、修护、保湿”的新品,与其爆款奢华养肤黑霜同属「养肤焕颜」系列;完 美日记也将第三代仿生膜科技覆盖五大护肤品类。

《FBeauty未来迹》发现,与早年零星试水面膜、喷雾的“浅尝辄止”不同,如今的头部彩妆们正以“研发前置、品类扩张、理念重构”的姿态,向护肤领域发起系统性攻坚。这场集体式的战略扩张,既是国货美妆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其科研实力的关键试炼。

在这场彩妆品牌跨界护肤的浪潮中,毛戈平、花西子、完 美日记等头部彩妆品牌的布局,皆是基于品牌基因与市场洞察的的系统性战略。它们或以高端定位破局,或以科技研发筑墙,或以理念延伸构建差异化,共同勾勒出彩妆品牌深耕护肤领域的多元路径。

毛戈平的高端突围堪称行业范本。作为国内少数拥有完整护肤线的专业彩妆品牌,其从诞生之初便以“专业彩妆+东方美学”奠定高端调性,这种品牌基因自然延伸至护肤线。

据毛戈平财报显示,其2024年全年营收达38.85亿元,护肤线营收达14.29亿元,同比增长23.19%,占总营收的36.8%。其中鱼子酱面膜单年零售额突破8亿元,占品牌全年总销售额的两成以上。

如今毛戈平更是进一步发力护肤领域,过去一年间,毛戈平累计备案13款护肤单品,从洁面到面霜、从面部护理到鱼子系列身体霜,护肤矩阵持续扩容。另外,毛戈平还推出多款香水,完成彩妆、护肤、香水、身体护理的全品类产品线构建,朝着综合性美妆品牌的方向前进。

完 美日记的布局则以“科技迭代”为核心引擎。依托母公司逸仙集团研发投入,品牌从2023年推出第 一代仿生膜技术,到2025年升级至融合5大核心专利的第三代妆养仿生膜科技。

在此基础上,完 美日记拓展出涵盖面膜、精华水、眼霜、面霜的“仿生膜”护肤系列,通过仿生膜技术实现了彩妆与养肤的结合,逐步构建起“妆养一体”的技术壁垒。逸仙全球创新研发中心的落成,更让其在原料筛选、配方研发等环节掌握主动权,形成“彩妆技术反哺护肤”的独特路径。

花西子则将“东方美学”与“养肤理念”深度绑定。延续「以花养妆」的核心主张,品牌构建了包含100余种花卉配方的数据库,完成50种花卉原料的提取与制备,更获得多项植物提取物相关专利,将“以花养妆”的理念从彩妆延伸至护肤领域。

今年4月,花西子备案了多款“气色双生莲萃”系列产品,包含面霜、次抛精华、面膜、水乳等多款产品,将东方植物提取物与现代科技护肤相结合。

据《FBeauty未来迹》数据显示,2025年1-5月,花西子护肤系列产品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20%,销售额占比近两成,一定程度验证了花卉养肤概念在护肤市场的可能性。社交平台上关于其“桃娇鲜颜精华底霜”等护肤线产品的好评度颇高,这种“理念先行+成分差异化”的策略,使其在消费者心中保持着独特辨识度。

此外,今年年初卡姿兰推出“动能肽系列”,主打紧致、抗皱、修护等硬核功效,以“功效性产品”切入高端市场。这种“从彩妆基础护理向抗衰进阶”的布局,试图通过精准功效定位,吸引对护肤需求更专业的消费者,也是卡姿兰从“妆”到“养”的深度进阶。

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这些头部国货美妆品牌布局护肤均有备而来——以“科研先行”为底层支撑,在护肤领域竞争越发白热化的今天,这为他们的破壁动作提供了更多确定性。

据《FBeauty未来迹》数据显示,2025年1-5月,花西子护肤系列产品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20%,销售额占比近两成,一定程度验证了花卉养肤概念在护肤市场的可能性。社交平台上关于其“桃娇鲜颜精华底霜”等护肤线产品的好评度颇高,这种“理念先行+成分差异化”的策略,使其在消费者心中保持着独特辨识度。

此外,今年年初卡姿兰推出“动能肽系列”,主打紧致、抗皱、修护等硬核功效,以“功效性产品”切入高端市场。这种“从彩妆基础护理向抗衰进阶”的布局,试图通过精准功效定位,吸引对护肤需求更专业的消费者,也是卡姿兰从“妆”到“养”的深度进阶。

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这些头部国货美妆品牌布局护肤均有备而来——以“科研先行”为底层支撑,在护肤领域竞争越发白热化的今天,这为他们的破壁动作提供了更多确定性。

YSL、阿玛尼等品牌从时装、香水或彩妆延伸至护肤全品类的历程,不仅揭示了跨界的核心逻辑,也反衬出当下国货品牌面临的深层挑战。

首先是该如何建立消费者信任。“赢得消费者信任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核心。信任并非一蹴而就,它建立在真实的科技实力与可验证的产品功效之上。”完 美日记负责人表示。

据咨询公司贝恩的调研统计,彩妆品牌的生命周期较短,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普遍不高,品牌更替频繁。而在长期市场教育中,消费者对“彩妆品牌”与“护肤品牌”的认知已形成固化标签:提到佰草集想到“中草药护肤”,提到自然堂想到“植物科技护肤”,而彩妆品牌跨界做护肤,则需面对来自消费者“是否专业”的质疑。

据《FBeauty未来迹》后台数据显示,根据各品牌2025年1-5月线上交易额,除了毛戈平、花西子护肤品类在品牌总销售额中有一定占比,其他已推出护肤产品的彩妆品牌,护肤产品体量都还非常小,处于探索阶段。

科研积累的厚度与市场竞争的挤压,则进一步加剧了突围难度。

护肤产品直接作用于皮肤,对安全性、功效性与稳定性的要求远高于彩妆,需要专业的研发团队、长期的技术投入与严格的品控体系。以精华液为例,其配方研发需考虑活性成分的渗透率、防腐体系的温和性等复杂因素,这对长期聚焦彩妆配方的品牌构成巨大挑战。

市场层面的挤压则更为现实。国际巨头仍牢牢占据高端护肤市场;而国货护肤品牌凭借“质价比”“功效护肤”快速崛起,护肤市场中的科研竞争、市场份额竞争更加激烈,彩妆品牌一旦跨界,面对的将是一个更加“腥风血雨”的市场。

这也意味着,彩妆品牌们想要打破品类壁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彩妆巨头们集体踏入护肤的深水区,这场跨界突围既是行业增长压力下的被动选择,也是国货美妆寻求高端化、技术化的主动探索。从花西子的“以花养妆”到完 美日记的“仿生膜科技”,这些尝试正在改写国货美妆的竞争格局。

然而,在国际巨头的技术壁垒与本土护肤品牌的成熟生态面前,彩妆品牌的“护肤化”之路注定布满荆棘。研发投入、品牌建设注定是长期主义,唯有凭借科研基石与长期积累,才能在这场跨界的浪潮中逐渐俘获消费者的芳心。

×

关注PCE

扫描二维码,关注P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