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修护是一门“好生意”

得益于经济增长、收入提高、电商平台发展以及互联网普及等,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速度瞩目,远超其他市场。无论是产品数量、品类、上新速度等,都表现出强大活力。看似饱和的市场也充满机遇和挑战,仍然暗藏机会,许多未被满足的新需求释放出的细分赛道等待着被挖掘。

修护市场成“掘金池”


在过度护肤、滥用护肤品、刷酸、早C晚A等功效护肤趋势盛行之下,急于求成且尚未建立科学护肤认知的消费者往往会忽略自身肤质和皮肤问题,使用不适合的产品。导致过敏、泛红、烂脸等等问题,敏感肌肤质激增,让皮肤修复上升为主流护肤需求。


其次,中国医美市场近几年飞速壮大,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17.55%,远超全球医美市场。随着疫情管控放开,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保持每年超10%的增速,到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达到3,500亿人民币。随着轻医美以及一些皮肤美容项目的普及和市场下沉,不可避免会对皮肤屏障造成一定伤害,也由此催生出对医美术后修护场景的产品使用需求。

身处环境、空气污染,病毒肆虐等大背景下,消费者对敏感肌修护、屏障修护、医美术后修护等需求愈发旺盛,但相关细分和精细化需求还远未被满足。巨大的肌肤修护需求催生出潜力无限的修护市场,从小众赛道成为未来的“大风口”,下一个十分可观的“掘金池”正在形成。


皮肤屏障与敏感肌


虽然许多消费者从主观感受上自认为是敏感肌肤,但根据皮肤医学的判定标准,他们的皮肤可能并不属于真正的敏感肌肤类型。因为敏感肌是一种具有特定生理特征的皮肤类型,通常具有皮肤红肿、发痒、刺痛、干燥、脱屑、疲劳、易过敏、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等特征。

但无论医学判定标准与用户感受是否一致,肌肤敏感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敏感肌的诱发机制虽然多样,但皮肤屏障受损是导致敏感性皮肤发生的关键环节。


皮肤屏障具有三个主要功能:限制被动水分流失、限制环境化学物质吸收和防止微生物感染。应对外界环境变化,保持肌肤内在稳定性。从广义上,可以将皮肤屏障分为四层,分别为物理屏障由角质层和皮脂膜构成;化学屏障即皮肤表面的酸性保护膜;微生物屏障维持表面微生态平衡;色素屏障中的黑色素细胞吸收紫外线。


皮肤屏障很脆落,在很多因素影响下都会遭到破坏,例如紫外线照射、环境污染、干燥、寒冷等环境因素;体内激素含量等内在生理因素;清洁过度、频繁做脸、不当卸妆、防晒不到位、使用刺激性或者质量没有保证的三无产品等外在人为因素等,都会使得皮肤屏障受损。痤疮(痘痘)肌肤、干燥缺水肌肤、脆弱敏感等不稳定皮肤,往往更容易出现皮肤屏障受损问题。其次,遗传也会影响皮肤屏障的质量,所以有部分人群的皮肤天生更加敏感。

近两年来,随着皮肤屏障修护与敏感肌之间绑定加深以及讨论热度持续上升,消费者修护需求激增,更多的品牌也开始关注和强调屏障修复这个概念。由于造成皮肤屏障受损的原因很多,相对于的修护方式和产品也层出不穷,相关品牌在修护市场上大有可为。神经酰胺、透明质酸、胶原蛋白、仿生皮脂膜等各种和皮肤屏障修复有关的成分和技术也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中。

修护概念渗透到各大品类

国产品牌领跑“屏障修复”市场


经历过强功效、高浓度的护肤趋势洗礼后,国内消费者在护肤方面从多功效进攻逐渐倾向于保守养护,对皮肤的修护和保养需求增加,修护概念在当下化妆品市场上的声量越来越大。


更多的化妆品品牌纷纷响应修护概念,针对不同肤质和肌肤状况进行修护类产品研发,不断创新产品形式和应用方式。如为油敏肌专研的皮肤屏障修护霜、屏障修护多效调理面膜、强化屏障的神经酰胺洁面、重组胶原蛋白修护乳、面向敏感肌人群的屏障修护底妆气垫以及促进皮肤屏障的片状固定冲剂等等。由此可见,修护概念对当下的化妆品行业市场而言,确实是一门好生意。

2022年全年(数据来源渠道为天猫\淘宝)与其有关的产品销量为2402万,同比增长8.87%;总销售额为48.3亿元,同比增长9.36%。可见,这个细分赛道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已经表现出持续上升的势头。


在消费者驱动下,敏感肌与屏障修护捆绑日渐紧密,品牌已经将敏感肌和屏障修护作为产品宣传的关键词之一,屏障修护类护肤品的出现也给敏感肌用户群体提供了更多选择。在与“屏障”相关的销量前十品牌中,薇诺娜、玉泽、润百颜等占据前三,排名TOP10中,只有理肤泉一个海外品牌,至本、溪木源、可复美等均为国货新锐品牌。目前看来,在屏障修护赛道里,国货品牌已提前布局,全面领跑。


×

关注PCE

扫描二维码,关注P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