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膜行业细分市场份额及产业链分析(图)

一、面膜品类繁多,贴片式与补水保湿独占鳌头

 

面膜是指敷在人体皮肤表面,起到清洁及保护皮肤作用的护肤产品。它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角质层水合作用使细胞的含水量增加、营造温热环境促进有效成分渗透吸收。一方面,面膜可以隔绝皮肤与外界空气,使皮肤温度会升高,二温热的环境可以让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加速皮肤的微循环以及细胞的新陈代谢;另一方面,通过面膜对皮肤的包裹可使皮肤中的水分无法挥发,增加角质层内源型水合作用,使皮肤角质层得到面膜内所含的水分、保湿剂、营养剂等的补充。此外,面膜还具有吸附作用,能够除去皮肤上的污垢、油脂及粉刺,起到细致毛孔及紧致肌肤的功效。


面膜品类繁多,根据形态分类可分为贴式面膜及非贴式面膜两大类。非贴式面膜又可进一步分为水洗式面膜和免洗式面膜两类。水洗面膜是卸除面膜时用水即可清洗干净的面膜,而免洗面膜是使用后不用清洗,可深层滋润肌肤。免洗面膜还可进一步分为睡眠免洗、撕拉式、乳霜状等多个品种。 


根据功效分类,面膜主要可分为补水保湿、美白淡斑、细致毛孔、控油平衡等八个小类。平均每秒有 8 位女士使用的德国著名面膜品牌雪本诗,就以品种丰富著称。旗下共有十几种面膜品种,主打补水保湿的功效就有芦荟牛油果、芦荟沙棘、樱桃香氛等多款。此外,还有主打细致毛孔的死海泥净肤面膜、主打提亮肤色的黄金鱼子酱面膜等其他功效的针对性面膜。 


贴片式形态和补水保湿功效是最受欢迎的面膜类型。贴片式面膜使用时不受环境及工具的限制,不用担心涂抹是否均匀用量是否足够等一系列问题,并且携带也十分方便,因而在各形态的面膜中一枝独秀,市场份额占比高达76%。而补水保湿作为人们对护肤品最基本的功效要求,成为了众多功效中销量最高的产品,市场份额达52%。 


二、面膜成为国货打开市场最强单品,助力品牌切入化妆品全品类 

面膜实际价值空间与水乳霜膏相当,但面膜单价低,试错成本低,有利于消费者完成购买决策。事实上,最畅销价位段的面霜价位通常在 300 元/瓶,可连续使用 2-3 个月。同等级别的面膜均价在 10 元/片,每周使用 3 片计算,2-3 个月花费同样约 300 元左右。对于商家来说,市场价值相当,但是在消费者选购时,面膜单品价格更低品种更多,使消费者更容易形成购买意愿。 


面膜具有大众快消品的属性,使用频次极高,且使用习惯一经养成不易转回。面膜与传统的水乳霜膏不同,一片面膜通常只能使用一次、随用随弃,使用频次极高。并且由于近年来消费者不断受到面膜品类价值和使用方法的教育,面膜的使用频次也不断增加,从一月多次上升为一周多次甚至一天多次。此外,面膜由于价位合理、使用方便、效果立竿见影等特点,用户体验度极好,迄今为止市面上还未出现能与之抗衡的替代品类。因此使用面膜的习惯一经养成,不易转回。 


 基于试错成本低、评判周期短等特点,面膜是当下最愿意尝鲜的品类,也是新晋品牌最容易打开市场的单品。首先,面膜单片价格不高,比起动辄成百上千元的水乳霜膏,试错成本很低。其次,面膜的效果评判周期非常短。一片面膜好不好用通常在敷完第一时间便可立刻见分晓。因此,消费者非常愿意在面膜产品上尝鲜。面膜是新晋品牌打开市场的最强单品。基于使用频次高,实际使用价值又与水乳霜膏相当等优势,面膜商业价值很高,对新晋品牌而言,是建立化妆品品牌,且赚取市场第一桶金的最强助推剂。 


目前贴片面膜市场由亚洲主导,在巨大需求空间下,面膜有望成为我国最有可能挑战国际大牌的品类。目前亚洲已然是贴片面膜收入最高的地区。近年来,在“颜值经济”的驱动下,我国化妆品类零售总额持续提高,我国已成为全球化妆品消费第二大国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化妆品类零售总额约为2992亿元,与2015年相比增长超900亿元。


面膜单品助力品牌提升知名度,未来本土品牌有望转型升级,通过打造全品类舰队建立新一代化妆品帝国。现如今,化妆品领域许多新品牌都是通过打造爆款单品切入市场,打开品牌知名度:加拿大彩妆品牌 MAC 通过标志性的“子弹头”口红提升知名度,逐渐打开美妆市场;法国品牌 MAKE UP FOR EVER 的高清无痕粉底液一经推出,品牌知名度便迅速提升,极大地带动了之后推出的其他品类的销售。本土品牌可依葫芦画瓢,首先借由面膜这款我国最有可能挑战国际大牌的品类,切入化妆品市场,待品牌具备一定号召力后,再转型升级扩充品类,推出护肤品、彩妆等一系列其他品类产品,进而建立新一代全品类化妆品帝国。 


三、上游高产能中游高科技同步助力,为面膜发展保驾护航 

面膜行业的上游主要是膜材生产商,目前市面上的膜材主要以无纺布为主,因此面膜制造产业链的上游目前以非织造布制造企业为主。近几年我国无纺布行业受需求带动,蓬勃发展增速十分稳定。受消费升级、产品渗透率提升、老龄化及婴儿潮并行等多方面需求因素拉动,我国的非织造布行业发展迅猛。

     

目前我国占全球产量的比重超过 40%,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和出口国及消费市场。目前欣龙控股和诺邦股份是该行业的两大龙头。产业链的中游是面膜研发生产企业,技术壁垒高、集中度高。面膜研发生产企业,即 ODM 研发生产商:根据品牌商的要求,利用自身研发人员的研发技术及自身生产技术进行产品开发生产,最终销售给品牌商的委托加工企业。由于化妆品行业独特的技术要求,如具体到贴片面膜行业,还涉及不同膜材以及不同特点的精华液的匹配技术,面膜研发生产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四、价值链中下游占比最高,未来将拥抱技术走向品牌化 


整条产业链的终端是各类面膜的品牌商:如御家汇、上海悦目等,在价值链中附加值最高。根据各公司年报显示,以御家汇贴片面膜产品、诺斯贝尔面膜系列、欣龙控股水刺无纺布产业链为例,它们的业务毛利率分别在 53%、32%和 15%上下波动。由于诺斯贝尔对于下游的品牌商是定制生产模式,因此我们可假设下游的品牌商的成本即为中游 ODM 企业的收入。由此可推算,一片 10 元的面膜,下、中、上游分别可得到 5.30 元、1.50 元、至多0.48 元的价值。 


中游研发企业与下游品牌商附加值很高,是未来面膜行业的发展重点。根据“微笑曲线” 理论: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研发和销售,生产的附加值最低。面膜行业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高技术含量的研发环节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游,相比之下上游的无纺布生产企业的角色主要在于生产。基于微笑曲线理论,在整个面膜产业链中,附加值高的中游和下游将会是行业未来的发展重点。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的中游和积极推进市场营销的下游,才有可能保持盈利能力在行业中生存下去。

×

关注PCE

扫描二维码,关注PCE